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刘晖:荆紫关——一脚踏三省,千载兴衰与红色荣
摘要:丹江自秦岭南麓蜿蜒而出,忽然转折,划出一道澄碧的弧,如满弓骤放,一箭射向豫、鄂、陕交界的幽深峡谷。箭落之处,便是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 踏入荆紫关的刹那,时光似被丹江…… |
丹江自秦岭南麓蜿蜒而出,忽然转折,划出一道澄碧的弧,如满弓骤放,一箭射向豫、鄂、陕交界的幽深峡谷。箭落之处,便是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
踏入荆紫关的刹那,时光似被丹江的流水牵住,缓缓回溯。青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像一匹从明清岁月里裁下的绸缎蜿蜒铺展;两侧老建筑静默如碑,灰砖墙上的斑驳痕迹,是风雨书写的故事。
最奇绝的是它的位置 ——“一脚踏三省”,豫之淅川、鄂之郧阳、陕之商南在此犬牙交错,让这座古镇从诞生起,就注定承载超越一域的兴衰与荣光。
一、丹江潮起,商贸通衢的繁华旧梦
荆紫关的繁荣,系于丹江碧波。丹江自秦岭深处奔涌而来,至荆紫关段水势平缓,成了连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水通荆襄,陆接秦晋”,明清以降,这里是中原与西北、西南商贸往来的咽喉。
南方丝绸、茶叶、瓷器经长江、汉江溯丹江而上,在荆紫关码头汇聚成锦绣画卷;北方粮油、山货沿秦楚古道南下,于此中转分销。码头上樯桅如林,船工号子穿云裂石;街道上车马喧阗,晋商驼队、陕商骡帮、鄂豫商贩的独轮车摩肩接踵。
山陕商人斥巨资建山陕会馆,朱漆大门铜钉锃亮,檐下 “二龙戏珠”“八仙过海” 木雕栩栩如生,凝结晋商 “汇通天下” 的气魄;船工与商旅合筑禹王宫,飞檐斗拱直指苍穹,壁画里大禹治水的场景虽色泽褪去,仍可想象当年四海商帮共奉水神的虔诚。
走过荆紫关关门,门楣 “荆紫关” 三字古朴厚重,似还萦绕着当年门洞内的茶香、墨香。穿门而入,“永盛昌”“德合昌” 老字号牌匾虽褪色,却仿佛能听见算盘珠 “噼啪” 作响、伙计们亮嗓叫卖的热闹;古戏楼飞檐翘角,秦腔、豫剧、汉调曾在此交织,是三省文化共生的鲜活注脚。
二、烽火燎原,红色岁月的热血印记
荆紫关的故事,不止商业喧嚣。土地革命与解放战争中,它 “三省交界、山深林密” 的地理优势,成了革命火种的 “温床” 与突围决胜的 “关键棋”。
土地革命时期,荆紫关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重要一隅。1932 年,贺龙率红三军途经,战士们在街头宣传革命、帮老乡挑水劈柴,把 “打土豪、分田地” 的信念播进丹江两岸。古镇深巷、院落曾是红军秘密集会处,青石板缝隙似藏着情报纸条,老槐树树洞或留着革命标语,当地青年争相参军,追随红军踏上长征路。
解放战争时,荆紫关是中原突围的 “关键枢纽”。1946 年,李先念、王震率领的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在此突破国民党军封锁。如今,荆紫关镇革命纪念馆里,作战地图标记着硝烟走向,军用挎包、马灯等文物静静陈列;复原的指挥室内,青铜雕像凝固着将领们围坐沙盘的瞬间 —— 他们指向丹江上游的眼神,是突破绝境的勇毅,更是对新中国的炽热憧憬。这片土地,以鲜血为墨书写 “狭路相逢勇者胜” 的史诗。
三、精神传承,红色教育的当代回响
如今,荆紫关镇革命纪念馆前,常涌动着鲜亮的红色热潮:机关、学校、企业的队伍举着 “学党史 悟思想 守初心 担使命” 的横幅,在刻着 “荆紫关镇革命纪念馆” 的青砖门楼下合影。墙上 “青少年教育基地”“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的牌子在阳光下醒目 —— 这座见证革命风云的建筑,已成无数人汲取精神力量的 “课堂”。
讲解员的话语里,丹江浪涛仿佛与当年军号共鸣;展柜中磨损的水壶、泛黄的手稿,让参观者指尖触到岁月温度。
有人在禹王宫壁画前驻足,想象船工与红军共话希望的模样;有人抚摸山陕会馆木雕,思索 “汇通天下” 与 “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契合。从老党员到青年学生,都在此 “寻根”—— 寻革命先辈突围绝境的勇毅,寻共产党人初心如磐的根脉。
四、岁月沉香,古今交融的从容新生
时移世易,丹江航运渐趋沉寂,荆紫关商贸光环淡去,但历史馈赠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别样生机。
古建筑成了 “活化石”:山陕会馆木雕在阳光下流转纹理,禹王宫壁画仍辨昔日绚丽,古戏楼飞檐依旧指向蓝天。红色记忆与当代教育交织,更让古镇有了精神脊梁。
如今的荆紫关,青石板路上游人悠然,老人坐在门槛上晒着太阳闲话当年,孩子在巷里追逐惊飞檐角鸽子;传统手工作坊里,匠人专注织土布、雕木件,坚守着传统。
立足三省交界之地,尽揽八方烟火风情。
餐桌上,是风味的交融:陕西凉皮酸辣劲爽,一口唤醒味蕾;河南烩面醇厚绵长,满碗皆是温情;武汉热干面酱香浓郁,每根都裹满心意。
院落中,是腔调的共鸣:秦腔高歌尽显西北豪迈,豫剧铿锵饱含中原热血,汉剧婉转流露荆楚柔情。
一桌尝遍三省味,一院听尽三地腔,在此刻,味觉与听觉交织,尽赏山河间的独特韵味。
“一脚踏三省” 的界碑旁,游客驻足拍照,镜头里是三省交融的景致,也是对这片土地 “通融古今” 的赞叹。
站在界碑旁望丹江静静流淌,古镇屋瓦在阳光下泛着暖光。荆紫关的千载,是部浓缩的史诗:因水而兴,因商而盛,因革命而彪炳,因传承而鲜活。
这片 “一脚踏三省” 的土地,始终在历史潮头生长 —— 过去与现在对话,繁华与宁静共生,红色与生活交融,如沧桑睿智的老者,静立丹江之畔,诉说跨越千年的荣光与梦想。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