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佛寺

摘要:游大佛寺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六(2)班陈梦菡 指导老师:张炎 蝉鸣阵阵的夏日,我与同学相约探访大佛寺。 刚到门口,一圈古意盎然的围墙将佛城环抱,恍惚间似见古时城邦的模……

  游大佛寺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六(2)班 陈梦菡

  指导老师:张炎

  蝉鸣阵阵的夏日,我与同学相约探访大佛寺。

  刚到门口,一圈古意盎然的围墙将佛城环抱,恍惚间似见古时城邦的模样。踏入城门,两排树木如卫士般挺立,枝叶织成绿帘,把被骄阳烤得发烫的小道遮得严严实实,供游人在浓荫下觅得片刻清凉。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白云湖,湖水清透得像块翡翠,又似一面镜子将蓝天云影尽纳其中。鱼儿在水里穿梭嬉戏,时而聚成一团“私语”,时而四散“探险”,时而漫无目的地游弋,活像一群迷路却乐在其中的孩童。这汪湖水因唐代诗人刘长卿“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的诗句得名,望着它,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诗意。

  往里走,“木化石林”格外引人注目。大佛寺千余年的历史,在这些石头上刻下了传奇——它们本是木头,经岁月风雨的雕琢,竟成了坚硬如铁的化石。我伸手抚摸,纹理还带着木头的模样,可指尖传来的粗粝触感,却分明在诉说着“木已成石”的沧桑。

  最震撼的当属卧佛殿里的“亚洲第一卧佛”。我们踩着吊桥缓缓靠近,大佛的庄严气势扑面而来。游客们或在佛前虔诚祈祷平安顺遂,或敲响古钟、擂动法鼓,那悠远的声响里,满是对大佛的敬仰。

  行至放生池,夏荷正盛。有的花骨朵鼓鼓的,像颗颗凝着露水的珍珠;有的绽开两三片花瓣,似羞答答的少女;有的则尽情舒展,笑成了一团云霞。池边,孩子们喂鱼、戏水、放生小动物,家长们的相机“咔嚓”响个不停,把荷花与欢笑一同定格。

  一日游罢,我们看了山、探了水、摸了“木化石”、闻了荷香,更读懂了大佛寺的悠悠历史。暮色渐浓时,我们带着满囊的风景与故事,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片禅意天地。

  【点评】小作者以游踪为线,层次分明地刻画出了白云湖的灵动、木化石的沧桑、大佛的庄严、夏荷的鲜活。历史典故与景物细节交织,让景有了文化温度,也让游踪有了深度,是一篇详略得当、文质兼美的游记佳作。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