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英专栏 | 数蝉孔(小小说)
摘要:两年前的春天,我去到了兴国农场工作。 小城很边远,场子却很大:粗壮的林木遮天蔽日,在昼犹昏;柏油路面曲折蜿蜒,四通八达;鸟雀呼朋引伴,闻其声鸣,却不得见其影踪。这就是…… |
两年前的春天,我去到了兴国农场工作。
小城很边远,场子却很大:粗壮的林木遮天蔽日,在昼犹昏;柏油路面曲折蜿蜒,四通八达;鸟雀呼朋引伴,闻其声鸣,却不得见其影踪。这就是林海吧,我想,卷一天大雪下来,可以拍《林海雪原》了。
在机车的轰鸣声中,麦子收割得很快,一星期光景,四围的原野,便光秃秃一地麦茬,闪耀着亮眼的光芒。早蝉的歌声响起,越过树梢,破空而来,一个万灯闪烁,寻蝉而捉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一天午后,办公室的小王,揉了揉二师兄般的肚皮,理了理滑倒苍蝇的头发,竹签子剔去板牙间的残渣,很舒服的打个酒嗝,说道:
“明天起,每天早8点,报送一天马知了爬出的数量。”
“这个没问题,怎么想起来这个,要金蝉养殖么?”
“县局办公室的通知,局长要的数据,谁敢问他”
“word版,还是excel?”
“这个不懂,弄好就发我微信吧,哥就这个在行。”
对一个刚毕业的林大生来说,这不算件难事,阿拉伯数字的加减法,掌握一二十年了,既然局长要求,没有理由不做好的啦。
我于是在林场的人工湖旁,选一片柳树林,丈量面积一百平米,作为数据报出的据点。柳树是知了喜欢的树种,不但喜欢吸食它的汁液,而且其枝条柔软,破皮产卵容易得多。
这活计其实不错。因临了湖面,相对较为凉爽。傍晚时候,持了手电,在树身上寻捉肉乎乎的爬蝉,约摸十点钟,还能寻到变化成功的知了,挂在蝉蜕上,娇柔崭新。夜深处,万籁俱寂,鱼儿哗啦一声跃出,想必是什么东西惊了湖面吧。
我是基本上每天都能捉到几十只,连煎带炸过足了瘾。剩余的冻在冰箱里,三五个朋友相访的时候,可以拼做一个菜肴,当下酒的小菜。
报表每天发出去,然后及时将地面的蝉孔铲平,这样,第二天数蝉孔的时候,一路查过去就行。
转眼已深秋,蟋蟀消了琴声,落叶开始飘零,深林再无断续的残鸣,地面再无新增的蝉孔,但关于它的报表,还在顽强的继续。
“王哥,都这天气了,那个表还报不?”
“没说不让报啊,局长的事,谁敢问他。”
“那就继续报着?”
“报着肯定没有错,要不,上头怪罪下来,不自讨苦吃。”
此后经年,无论大雪封林,还是春暖花开,报表都在顽强的继续,偶有一两次忘却了,很快会得到那个王哥的警告,甚至还扣点钱,说是考核的任务还没完成。
眼下正是万树蝉鸣季节,我依旧捏了手电,在那片柳树林里捉爬蝉。
偶一天九点来钟,艳阳高照,我正用小铲子认真的铲平地上的蝉孔,不知何时,身旁多了一位干部模样的老者,问我道:
“小伙子,这是作甚?”
“哦,铲平了,明天数孔的时候方便些。”
“数它作甚?”
“局长让数的,谁敢问他。都两年了,天天数,报给局长看的。”
“咦,有这档子事?唉——”
三五天后,传出局长退休的消息,就是那天的老者,做了退休前最后一遍巡视。
但,报表,仍顽强的继续,继续。

作者简介:
俞海英,现供职于山东省东明石化集团。勤工作,能田亩,喜太极,乐文字。本事不长年岁长,挣钱不多花钱多。虽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多不接近,仍抚掌旧年顽劣之事,不作目下消极颓废之状。有作品入选《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