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韦怀波:清平乐中浣溪沙
摘要:——读晏殊词有感 十四岁的晏殊站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不卑不亢,眼神中闪动着灵动的光芒,全无千年之前那个号称燕国勇士的秦舞阳的色变振恐、胆怯慌张。 “殊神气不慑,援…… |
——读晏殊词有感
十四岁的晏殊站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不卑不亢,眼神中闪动着灵动的光芒,全无千年之前那个号称燕国勇士的秦舞阳的色变振恐、胆怯慌张。
“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宋史》
在科举考试最后也是最高等级的战场,殿试的舞台上晏殊淡定从容,镇定自若,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质,令天下为之瞩目,也第一次赢得了宋真宗的喜欢。
于是,真宗便决定赐十四岁的晏殊“同进士出身”——这一许多读书人穷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功名。
质疑声随之而来,宰相寇准当廷直言“殊江外人也”,言辞中满是不屑。
江外人,便是当时的南方人,北宋朝堂对南方人并没有好感,宋太宗曾言“南人不可为相”。
真宗却不以为然,驳斥道:“张九龄非江外人耶?”
张九龄,盛唐时期开元名相,可见,宋真宗对晏殊确是真爱。
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极力举荐,宋真宗的慧眼识珠,使得晏殊一鸣惊人。仕途上更是如鱼得水,从小小的秘书省正字,到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可谓是步步高升,被誉为“宰相词人,与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并称为“宴欧”,死后更是封临淄公。
《清平乐·金风细细》一词风调闲雅,气象华贵,本是矛盾,在词人笔下却和谐统一,浑然天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庭院中秋风乍起,落叶翩翩,画堂间词人饮了绿酒,顷刻间便醉眠了。细细之状金风,便没了习惯中秋风的萧瑟之感,倒是平添了几分平静悠闲。梧桐经秋在文人墨客笔下多是凄厉悲凉,于是有了温庭筠《更漏子》间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无奈,有了李后主《乌夜啼》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凄苦,也有了李清照《声声慢》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凉。晏殊笔下的梧桐确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叶子一片片落下,次序分明,极有节奏。
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以浓睡?想得词人也是有一点淡淡的闲愁,因愁易醉,愁浅却睡浓。
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吐艳。王静安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间的晏殊料想会是心态闲适,神情慵懒。“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华贵气息融于闲雅风调,写尽了晏殊词的雍容之质,也写尽了晏殊的志得意满,踌躇满志。
公元1042年,晏殊拜相,登上了权利的巅峰。
当时的朝堂分为两派,一派是老派权臣,以吕夷简为首,一派是新政大臣,以范仲淹为首,而晏殊却在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由此可见晏殊的政治智慧。
对于宋朝的教育,晏殊也出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了明、清。庆历三年,身为宰相的晏殊与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大改当时的教学内容,在官学设教授。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从京城到下面的各郡各县,都设有官学,出现了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庆历兴学”。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晏殊作品中最为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晏殊词作中的精品,流传颇广,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虚涵深广,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对酒听歌,人生几何?
轻松闲适也好,潇洒安闲也罢,且听且饮间触动了词人的情愫,物是人非,不禁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即景生情,已不再是眼前之旧亭台,而是扩展至整个人生,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端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却更有几分惆怅在其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暮春之中,不只有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昨日重现,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翩翩归燕。然而重现毕竟不等于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眷恋和怅惆,冲淡又深婉,无奈与惆怅跃然纸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毕竟明哲难保身,党争纷纭下的晏殊又岂能独善其身?时光无情,岁月催人老,自是不解人世间的多情,长亭送别,浊泪沾襟,想要一醉解千愁却不得,只因自古难觅。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你看,他还是爱情中的一枚暖男,拥有温柔而有趣的灵魂,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写情委婉含蓄,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爱情美妙的滋味也许就在这吧!
作为“太平宰相”,晏殊或许没有王安石那般的作为,却为大宋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身为词人,他以淡雅之笔写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男女情愁,以自然之笔写生命感悟,颇有几分哲理蕴于其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便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者简介:韦怀波,郑州龙湖一中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郑州市第六届名师,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郑州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有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散文天地》《教育时报》《中学语文园地》等报刊。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为人师亦是人生百态之一,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焦不虑、不急不躁方能静待花开。读书写字,舞文弄墨,只为生命多一分亮色。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