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程龙:那些年我们用过的联系方式

摘要: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意外地从“语参家园”群里联系上了。朋友还说,他的QQ好友里还有我呢,才蓦然发现,原来我有许久都没有打开过QQ好友看消息了。 曾几何时,QQ可是我们联系好……

  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意外地从“语参家园”群里联系上了。朋友还说,他的QQ好友里还有我呢,才蓦然发现,原来我有许久都没有打开过QQ好友看消息了。

  曾几何时,QQ可是我们联系好友,完成工作的最重要的方式,然而仿佛转眼之间,那个总是“咳咳、滴滴”的小企鹅,已经越来越多的躲在角落里了。

  今年年初,微信官方发布《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数高达11.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6%。,远远超过QQ、人人、微博等应用。

  事实也确实如此,微信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在中国,除了年龄很大的老年人和不谙世事的孩童,人人都有微信,人人都用微信。微信聊天,微信群,微信红包,刷朋友圈,微信支付,各种公共号和订阅号,文学、金融、励志、新闻、鸡汤、科普、微信朋友圈里面每分钟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晒娃的,炫富的、寻人寻物启事的、晒美食的、晒爱情的还有晒脸的,比比皆是。你不需要问她近况如何,看他的朋友圈就能知道十之八九。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离不开微信,不管是上级通知,还是开会,还是学生的作业打卡,越来越多的使用微信群。疫情期间,我们以官方的名义,携阿里的大旗,在学生中推广使用的钉钉群,随着复学到校,钉钉除了直播授课外,聊天联系的功能依然无法撼动微信的王者地位。六年前的2014年前后,我们还很少用微信,因为感觉那只是摇一摇找找陌生人的游戏,甚至很多人认为微信是个比较暧昧的软件(如同后来的陌陌、探探等),那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QQ,大家忙着在小企鹅里聊天、接收文件、发表日志,上传说说,忙着偷菜、抢车位、玩小游戏,挣黄钻。

  十年前的2010年前后,还没有微信,除了QQ外,我们很多人在忙着刷博客,更新博文,看看老徐的博客,韩寒的文章,忙着伺弄自己的开心农场、联众棋牌,那时候刚刚有了微博,慢慢大家更喜欢短小文字的发布,于是微博又兴起来,我们又忙着看看明星的八卦、最新的要闻、朋友的图文。

  十一年前的2009年前后,我们大多还没有智能手机,我记得最早的智能手机是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使用起来卡的要死。那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短信,每个月包月300条、500条、我们尽量让每条短信都多编辑点内容,因为可以更省钱;那时候飞信也曾红极一时,那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在电脑上登录QQ,查看新浪搜狐,那时候除了百度,还有谷歌。

  二十年前的新世纪初,我们可能连手机都没有(除了少数先富起来的),我们还在腰上挂着方方圆圆的BP机,汉显的、数字的,在每一个滴滴声响起的时候满大街找电话回过去,丝毫不嫌麻烦反而乐此不疲。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买了中文的摩托罗拉BP机,挂到腰上,那是相当的拉风和神气,那时候年轻人找工作有个很热的就是去当BP机的接线员,需求量大,技术含量低,曾经养活了一大批人。然而,很快就随着手机的普及雨打风吹去了。每次打开抽屉的看到我那黑色的方方的BP机,依然有很多感慨和回忆。

  二十五年前的1995年,那时候我们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手机的存在,甚至连电脑都是厚厚的大方块,屏幕是“黑色的doc系统”,家用电话也不多见,电话初装费是一笔天文数字,偶尔看到拿着大哥大的富豪,那是惊为天人的,我们联系远方的朋友只有拿起书信和笔,贴上邮票投进绿色的邮筒,然后是漫长的等待,在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欢欣异常。那时候我们上中学,有一个词叫“笔友”,最喜欢看“辽宁青年、科幻世界、少男少女”等杂志。

  一百年前、五百年前、一千年前,那时候连书信也很不靠谱,外出游学、经商、羁旅、出征的人们只好托天上的鸿雁、圆缺的明月,来寄托思乡的情愫,在无数个明月当空的夜晚,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明月何年初照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人们才会在离别的时候“黯然销魂、执手相看泪眼”,才会在冷雨的夜晚期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为生离也可能就是死别。诗文是美丽的,可是当事人那种孤独无助想来让人断肠。

  让我们感谢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吧,互联网+、云时代,5G网络。当我们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打电话、微信聊天、语音聊天,智慧屏互联,当我们随时都知道我们在乎的人吃的好不好,今天开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当我们看到好文章分享的时候,当我们不必再抱着厚厚的满是广告的报纸看就知道天下事、身边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便捷。当晚上看着朋友圈知道你亲朋好友的喜怒哀乐,当早上起来收到一个“早安”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幸福。

  也许有一天,微信、QQ、微博像BP机、飞信、米聊、短信那样成为过去时,也许将来会有更便捷的通讯方式。变化的永远是联系方式,而不变的则是我们的心……


微信图片_20200926175003


作者简介:

  程龙,现供职于郑州市第106中学。教育硕士,中小学高级教师,中语会会员,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第五届名师,郑州市千人教育名家,郑州市责任督学,郑州市优秀班主任。教坛老兵,热爱教育事业,写杂感时评,影视评论,教育随笔,“我思故我在”。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