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长必看:高考完事儿,这根弦还不能松!

摘要:又是一年高考季 与高考相关的诈骗也频繁发生 考试虽告一段落 但是“防骗考试”可能刚刚开始 同学和家长不要掉以轻心! 小编汇总了一些 常见的高考诈骗套路 提醒大家谨防上当受骗……

又是一年高考季

与高考相关的诈骗也频繁发生

考试虽告一段落

但是“防骗考试”可能刚刚开始

同学和家长不要掉以轻心!

小编汇总了一些

常见的高考诈骗套路

提醒大家谨防上当受骗

01 保送上名校

  慧智育:有些不法分子制作假证件,假借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谎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等可保送学生上名牌大学,以此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

  对于高校招收保送生,教育部门有明确规定,不符合条件者根本不可能获得保送资格。

02 冒充军校招生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费用,切勿相信。

03 可以“提前查分”

  “我能帮你查分数。”“提前准备,占得先机!”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查分网址称可查询高考成绩,让考生输入姓名、考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诈骗,以及植入病毒。

  警方提醒:

  查分请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网站,其他方式均为虚假行为。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04 修改高考成绩

  一些考生和家长通过网络上的小广告或者熟人介绍,得以认识“内部人员”,称可以帮忙修改高考成绩,只要支付“辛苦费”,学生们就能得到满意的成绩。

  警方提醒:

  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取得高分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努力!切勿因为一时想走“后门”落入骗子的陷阱!

05 能帮办加分

  一些骗子谎称能帮考生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特长生加分,以此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

  根据相关政策,考生所在的高中学校会统一组织办理申报加分手续,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为考生加分。

06 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内部大数据,考生可以一次购买1万、2万等不同面额的VIP卡,享受一对一的“精准”填报志愿指导。

  警方提醒:

  各地教育部门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质机构或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和营销。

07 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有的骗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不要相信所谓的“低分高录”等诈骗手段。

08 提前批次录取,需先缴纳学费

  不法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给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声称本学校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录取,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会被退档,无法录取,后果自负。

  警方提醒:

  高考提前批次的录取工作,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需要谨慎。考生可通过官网查询录取信息,避免“病急乱投医”。

09 低分能“跳档”录取

  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低分学生能跳档到高分学校录取,很多考生和家长轻信后被诈骗。

  警方提醒:

  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不要相信犯罪分子虚假话术,谨防上当受骗。

10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11 花钱可获取“补录名额”

  不法分子对考生及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骗,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12 教育补贴诈骗

  此类骗局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高发,通过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高校工作人员,主动与考生、家长联系,并准确报出考生的学籍信息,骗取家长或学生的信任,以领取“教育补贴”需先“激活账户”为名,让其带着银行卡到ATM机上操作,从而盗取其银行账户上的钱,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警方提醒:

  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提醒!!!

  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以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等名义的信息和电话均是诈骗,切勿相信。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