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中小学作业怎么布置?布置多少

· 慧育头条 来源: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秩名 Thursday February-17 2022 09:11:53
摘要: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 15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

15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双减”和作业管理等相关文件精神,科学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提高作业设计和实施的专业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小学语文等15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深刻认识作业管理的重要性,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切实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学科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学习方法,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严格落实学校管理主体责任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制订明确、具体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规范,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强化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设计目标明确、内容合理、难度适宜、总量合适的基础性作业;统筹管控作业总量,以年级组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及节假日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总量;强化作业指导反馈,指导教师及时检查、认真批改作业,确保作业科学有效;促进家校沟通协作,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形成育人合力。

  三、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

  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管理、评价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开展本地教师作业设计和实施能力专项调研,明确学生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作业类型与目的,指导学校提升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评价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教师培训范围,不断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并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四、强化区域管理责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经常性督导,对学校作业统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等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平台,畅通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各地要深入挖掘提炼学校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示范引领。

  附件:

  1.河南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

2

3

4

5

  2.河南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6

7

8

9

10

  3.河南省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1

12

13

14

15

16

  4.河南省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7

18

19

20

21

  5.河南省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22

23

24

  6.河南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25

26

27

28

  7.河南省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29

30

31

32

33

  8.河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81

82

83

84

  9.河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91

92

93

94

  10.河南省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01

102

103

104

105

  11.河南省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11

112

113

114

  12.河南省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21

122

123

124

  13.河南省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31

132

133

134

  14.河南省初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41

142

143

144

145

  15.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51

152

153

154

155

  2022年2月11日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网,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