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敏专栏 | 南昌感怀

摘要:南昌感怀 南昌是早就想来的。 过去终日天南地北地跑,竟然始终未有机会与南昌乃至江西谋面,此次出差南昌,与江西首次邂逅,心中还是充满了欢喜。 之前虽未来过江西,但与江西……

南昌感怀

  南昌是早就想来的。

  过去终日天南地北地跑,竟然始终未有机会与南昌乃至江西谋面,此次出差南昌,与江西首次邂逅,心中还是充满了欢喜。

  之前虽未来过江西,但与江西的渊源似乎早就在了——人们对于一个地方的印象,或许真的可以在到达这个地方之前就存在或建立的,江西即是如此。

1

  往事虽已不堪回首,昔日的人事也于时光的轮回中变得模糊,但人生真实的过往是无法抹除的。对江西最早的印象是缘于一个江西人,是与温和的面容、纯洁的心地、清澈的眼神、细密的心思和纯真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是时光退得再远,依然存留于生命中的联想与记忆。

  他来自赣州。我不知道长流不息的赣江水是否流过赣州,但在南昌,我看到了赣江。确切地说,是我于一个开会前的清晨特意打车去了江边,去看了看赣江水。如我们在的每一日,那天的南昌城依然笼罩在迷濛的雾气中。出租车师傅将我带到江边,他也下了车,对我说:“我也没到江边来过,跟你来玩玩。”我感到惊讶,但也并不觉得奇怪——守着的,总是会被我们忽视。大江之上,烟雨濛濛,近处有船只,影影绰绰,给蜿蜒的大江平添了一丝情调,走近了,是渔船,船上的男女热情招呼我,问我刚打上来的鱼虾要不要买,“上来看看。”左边船只上的夫妇招呼我上船,在他们的船上,我看到盆里有刚打捞上来的鱼和螃蟹,我请船上的女人帮我照相,照完相,当我拍他们的船时,船上不停劳作的男人指着大盆说:“你来拍拍这些螃蟹。”我愣了两秒,“好!”上得船去又拍了拍那盆里的活物,他不停地跟我说他的鱼和他的螃蟹,说是刚打捞上来的新鲜之物。是啊,这些活物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宝贝啊。不知道他们以此为生,还是作为生活额外的补给。

  江河穿城而过,给一个城市带来灵动的感受,也成为一城人取用的来源,无论与之共存的人们能否时时地想起它,在意它,它都千古不息地流淌着,如同血脉般,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而作为过客,我只能于不多的时间里匆匆地投来一瞥,伴着无着的思绪,于头脑中留下一点依稀的印象。

  与江西的牵连还缘于自己的先生。自爷爷那一辈就从河北迁入北京的先生户口本上的出生地是江西,但并未写明生于江西的何处——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说来话长。当时在清华大学土木系任职的先生的爷爷和众多的知识分子一起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全家随之来到了江西,落脚之处据说是一个叫鲤鱼洲的地方,鲤鱼洲渺无人烟,举目四望,没有太多的参照,后来从老人的回忆里听来,说是四周长满了芦苇,大概离南昌不是很远。这,便是先生对其江西的出生地所拥有的全部想象与追溯了。由于户口本上具体的出生地点不详,有一次出境旅游还曾带来了麻烦,看到户口本上的那一页,办理签证的人员非常不解,急于搞清出生于江西的哪里,可是历史的造就,是那么轻易地就能改变和说清的吗?特殊的年月里,人的命运都飘摇不定,厘清一个人的出生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跟对方再三解释之后,好歹还是得到了通融。

  此次来南昌前,我曾半开玩笑地跟先生说:“我去寻访一下你的出生地哈。”然而坐在出租车上,当我向师傅问及鲤鱼洲这个地方的时候,师傅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他卡着时间只顾开车,急于要将我送往八大山人纪念馆。

  来到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是我时时惦记、最不愿错过的一个地方。位于南昌市郊青云谱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曾是一座道观,八大山人在此孤诣经营多年,潜心修道,更为隐身避世,暂借僧道净土,于生死劫难中寻得一方栖身之地。而画,是其无可去处的另一个托付,来到这里,最重要的是寻访八大山人的真迹。特殊的身世,颠沛的人生,那遗世独立的笔墨之中究竟寄托了几多的心情?2015年夏在美国,我曾意外地在华盛顿的一家私人美术馆FREER 美术馆里看到八大的真迹,美术馆有一个展厅展览他的书画作品,异国他乡,光顾者虽然寥寥,但偶遇的刹那,依然激动,毕竟那是我第一次与八大正面的“遇见”,其中几幅花鸟小品寥寥几笔,一枝一鸟,却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更多的时候,他的作品我是在书籍、画册和零星印刷件上看到,此次到得南昌,机会不容错过。

  出租车一路将我拉到梅湖景区,看着陡然呈现于眼前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我却有些犯愁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开会前的这点儿工夫怎么可能游得过来?抛开花花盛景,我决定单刀直入,直奔八大山人!于是摇下车窗,当即向路边行人打听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方位,路人朝着前方的湖上小岛一指:“那儿!”车一路地开了过去。

  待纪念馆开了门,我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冲将进去,穿过八大山人曾旧居,朝早已问好的纪念馆新馆,即真迹馆而去。真迹馆取名“赏真楼”,因八大山人“真赏”印而起,建造者说,“没有‘赏真’何谈‘真赏’?”这份功德美意,自当为参观者感激。据说赏真楼藏有八大山人30余幅作品,平时轮番展出,此次上下两层展出的八大山人真品共计十余幅,包括他的《枯木立鹰图轴》《椿鹿图轴》《寿鹿图轴》《孤松图轴》《荷花图轴》《松鹤图轴》《幽溪载酒图》《仿文嘉山水图轴》以及《行草书题画诗轴》《行书扇面》,另有其弟牛石慧的一幅《墨猫图轴》和一副《行书图轴》。《枯木立鹰图轴》最能看出八大的风格,枯木苍鹰,那渗透了万千意味的鹰的眼神已被人们解读了千万遍,旅行团举着小旗帜的导游还在用程式化的语言浮光掠影地向游客作着宣讲,衍生出一个又一个版本,然而究竟哪一个版本、哪一种解读能够穷尽他的心情呢?立于画前的彼时,沉默静观,是否才是最好的方式呢?我们穿越城池或不远千里来到他的真迹面前,是否只为感受画家留在笔墨里的那一份独特的精神与气息,是否于时光的一鳞一爪中试图捕捉到昔日一丝隐约的景象呢?与画品交流神会的刹那,时光,确于仿佛之间被拉近了,拉到了画家的面前,在他的一笔一画里听他述说……而这个运命多舛之人,万般的折磨和忍辱负重之后,今日的他又在哪里可寻呢?四目追寻,空空的园子里只看到了一尊孤苦伶仃的雕像,还有,就是偏僻一角长满了野草的荒凉坟茔了。作品,是唯一可触、体温尚存的纪念。

3

  时过境迁,“真赏”不易,八大山人,给南昌留下了永久惆怅的一笔。离开八大山人纪念馆,内心满足而又忧郁,命运,有时真的是抓不住的东西。

  下午工作完成之后,我又有机会抽出时间和同事结伴参观了江西省博物馆和滕王阁,虽在雨中,却也难得有缘将南昌的印象进一步扩展开去。

  雨中的省博看上去略显破败,没有牌子,外墙斑驳,而这天恰恰又只开放了一个馆,感觉便更显单薄。然而据说今次开放的这个展览——“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可以占到省博的半壁江山。之前有所闻说,不得其详,今日得睹旧物,感慨万千。汉代李贺墓的发现,揭开了李贺在一生短短的33年时间里,历经王、帝、侯三重身世的传奇人生,也再现了此地的历史和风物文化,而那逝去的斯人,究竟是史书记载的荒淫邪恶,还是如后人猜度的儒雅斯文、倜傥风流,都无确凿可考,只因史书、传闻均不可靠。岁月苍茫,人心变易,有些历史,答案只在历史中。

4

  离开省博,带着又一重感叹,登临滕王阁。深秋的季节,登得阁顶,放眼四望,天高水阔,烟雨茫茫,着实领略到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当年王勃光临此阁,乘兴附会之时,大概也是如此的季节,彼时“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今天已是万里慕名,游客如织,全然不见了往日的诗书唱和,托志怀古,只有阁下的赣江水蜿蜒流去,绵延不绝,抚今追昔,已如王勃所言,“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唯有诗人的心志和这一江秋水流传至今: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头脑中霎时浮现的诗句顷刻间将我们拉到了更远的远方……

  至于近代,南昌则被冠以“英雄之城”,伴着血雨与腥风,已成为世人皆知的沧桑历史,在此不再赘述了。

  除此之外,南昌可观光的去处似乎并不是很多,但它于我,又终归是不寻常的。

  南昌的会议结束后曾与同事一起聚餐,席间他们谈到半年多来与南昌官员的合作并不愉快,对南昌多有贬低之辞。我想,每个人的印象和记忆是不同的。别人的说辞终会被我们忘记,留下来的,还是我们自己经历的那一份独特的印迹。

  结束公务,乘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出于好奇,也出于一份特殊的情感,我忍不住再次问起了鲤鱼洲这个地方,师傅仍然摇头,说不知道。鲤鱼洲,由此在我的脑海中仿佛更成了一个谜团,今日的它是否还在?在何方?探寻无果,我掏出手机,于百度中输入“江西鲤鱼洲”,屏幕上遂跳出一行字:鲤鱼洲,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东郊、鄱阳湖畔。噢,此时的鄱阳湖畔,应是芦苇开花的季节了吧?而鄱阳湖畔的鲤鱼洲,是否也如先生户口簿上未予登记的地名一样,早已隐没并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深处呢?

5

  作者简介:

  陈艳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编审。著有随笔集《紫竹笔记:我的园子,我的花》,“漫漫经典情”丛书《艺术卷:美轮,美奂》《文学卷:且行,且歌》《哲学卷:觉知,觉醒》《自然卷:安然,安在》,“书之爱”丛书《书中岁月》《纸上情怀》,“书文化”丛书《书与人:随遇而读,自在欢喜》《书与城:家的记忆,生命的河》《书与生活:锦上添花,生活很美》《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笺边琐记”丛书《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光》《那些地方》,《读懂美国:行走在现实与书本之间》等。作品入选《语文主题学习》《师意盎然》《师墨飘香》等多个选本。同时修习国画,作品入选“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等。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